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滚动 > > 正文

郑州烟火气浓缩在管城这几条街道里

2023-09-01 09:54:02来源:河南日报客户端

想了解一座城,最直观的方式就是走进巷子里、街弄里。游郑州,观历史,品市井,先从管城的胡同、街道里走一走。

管城区的代书胡同、法院街和清真寺街是“六街六片区”街道改造的首批标杆样本,无论是外立面改造、文化点缀还是打造街道独特标签,管城区都把郑州的“街巷”市井文化浓缩在这几条街道里。


(资料图片)

游代书胡同:感受郑州府衙文化、梨园印记

代书胡同位于管城区西大街北侧,南北向和东西向相连,南起西大街,西邻营门街,是郑州文化、管城文化的代表街区。

代书胡同的来历和“代书”有关。“代书”的意思是替别人书写信件等代书信札,旧时也指州县衙门里代人写禀帖或诉状的人。据史料记载,郑州于明朝洪武元年(1368年)创建管城驿后,此片区周边在明清时代开始聚集州府衙门、监狱、法院和政府办公部门。久而久之,该街区成为了讼师、以及代人书写呈文、状子的文人们聚居的地方,故称为“代书胡同”,并一直沿用至今。

经过管城区的大力改造,如今的代书胡同庭院深深、古朴典雅,市井味道浓烈,人文历史色彩浓厚。漫步在代书胡同,可以看到集休闲、绿化为一体的休闲乐园、代书先生印象、棋盘玩乐、社区戏苑等,三步一景,五步一文化。

自南往西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写出“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”的郑板桥先生雕像,在默默诉说着郑州代书先生为民执言的人格魅力。

再往里走,是飞檐翘脊的梨园戏台,这里见证着魏云、海连池等家喻户晓的豫剧名家的诞生。

到达胡同深处的清风亭后,可以停下来仔细品味老郑州的衙署文化和蜕变历史。

胡同出口处是“管城记忆”的大型浮雕,详细标注着郑州的历史时间轴,记载着这座3600年来从未中断过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城市历史记忆,纵览商代城墙、郑州文庙、夕阳楼、衙署、管城驿、城隍庙、顺城街等著名遗迹的回响。

游一条法院街:了解郑州半部法治史

法院街和代书胡同相邻,是郑州历代州、郡、县官署所在地,记录着郑州的衙署文化、廉吏文化、法治文化变迁史。

法院街东起管城区塔湾街,西至营门街,分东西两个街区,各有风格和特色。

法院东街自塔湾街至管城街,古时是郑州贡院所在地。郑州在雍正贰年升为直隶州后,这里曾修建贡院,供郑州、荥泽、荥阳、河阴、汜水以及禹州、密县、新郑等8个县的童生应试时使用,所以也叫贡院街。

法院西街因街上原有一座三官庙,所以叫三官庙胡同。民国时期,郑县地方法院在如今的法院西街设立,三官庙胡同才改名叫法院西街。

如今的法院街在府衙、法治文化基础上,经过管城区的旧城改造、街区重塑,摇身一变成为美食和市井特色街道。

走进绿树林立的法院街,街道两旁的文化墙上记录着郑州法院街史,融古雅、简洁于一身的街道建筑体现着现代与古风融合的文化精髓。

街道两旁的秦师傅手工馒头、小马炸鸡、尚记菜煎饼在阵阵炊香中吸引着路人驻足,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的小食店们处处透着管城的市井人文风情。

法院西街的农贸小店和生鲜肉店里透着管城人的饮食风俗,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处处是管城的市井味道。

游清真寺街:感受民俗文化的另一种表达

位于管城区委隔壁的清真寺街是紧邻商城路的胡同街区,这里有密度较高的异域文化,也是郑州民族文化的代表地。

清真寺街由一条南北向和东西向街道贯通。东西走向的路旧时叫做五道庙胡同,街道尽头就是当时有名的寺胡同(因清真寺得名)。1927年,冯玉祥执政河南期间,将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街道合并后改名为清真寺街,随后该条街区又改名为“团结街”,后于1978年恢复“清真寺街”的最终命名。

如今的清真寺街已经变身为古今风格共存、市井烟火更浓、民族风情特色于一体的现代街区。

走在改造后的清真寺街道内,绿意盎然的绿植和随处可见的历史浮雕墙面,让这条街在市井以外增添了文化底蕴。

仿古建筑、青砖灰瓦、景观小品、别致院门,一步一景的清真寺街,处处彰显着江南古韵,在热闹喧哗的商城路上成为了闹市中的宝藏地。

人事有代谢,往来成古今,街道代表的城市市井文化不仅是一个城区的人文温度,更记载了历史的印记。管城不止于历史,也有市井人情,无论是代书胡同、法院街还是清真寺街,都是千年的管城,市井的管城,有机的管城。

标签: